友情提示:本站所有偏方,来自网友分享,未经验证!仅供学习参考!如有问题 , 请先咨询专业医生.
【病例】某男,8个月,1993年10月9日初诊
患儿出生体重3200克,混合喂养。4个月前曾腹泻淡黄色稀水,此后一直食欲不振,多汗烦躁,屡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。就诊时面色少华,形体消瘦(重6300克),汗多烦躁甚,夜啼易惊,食欲不佳,二便尚调。体检:前囟大,颅缝增宽,顶骨中央按压有乒乓感,肋骨骺部膨大形成串珠,肋弓缘上部内缘形成肋软骨沟,腹膨隆,发疏枕秃,舌苔白腻,脉濡软。血磷3mg/dl,血钙7.3mg/dl,碱性磷酸酶45u(改良金氏法)。X线检查:长骨骨质明显稀疏,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,呈毛刷状,并有杯口变形,骨骺端见软骨球影。
【辩证】属脾肾不足,湿浊困遏。
【治则】宜益气补肾,化湿运脾。 以抗佝方加味。
【处方】黄芪20、菟丝子20、煅龙骨10克先煎,炒谷麦芽各10克,苍术9克,陈皮5克,鸡内金9克,三十剂。
【二诊】出汗明显减少,夜啼、惊跳消失,神安纳增,体重7100克,腻苔大部已化,脉有力。X线检查:长骨骨质密度改善,临时钙化带出现。治法合度,守法再进。原方合用一个月,诸症消失,面现华色,体重达7750克,苔净脉和缓。血生化检查,血磷4.5mg/dl,血钙9mg/dl,碱性磷酸酶25.5u,X线检查:长骨骨质密度正常,临时钙化带增厚,杯口状逐渐变平,干骺端部分骨质致密。单以抗佝方治疗1个月,以冀巩固。
【说明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常见慢性病之一,属于中医的“五迟”、“五软”范畴。临床表现为多汗、夜惊、烦躁、纳呆、乒乓头、枕秃等。是由先天不足,后天失养,脾肾两虚所致。教授以抗佝法治之。方中重用黄芪、菟丝子,以黄芪健脾益气、固表止汗;菟丝子补肾固精,助脾止泻,共奏脾肾双补,精气血互生之效;龙骨安神收敛;谷芽麦芽消食和中;苍术、陈皮化湿理气。诸药合用,益气补肾,健脾壮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