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情提示:本站所有偏方,来自网友分享,未经验证!仅供学习参考!如有问题 , 请先咨询专业医生.
[方 剂] 炙黄芪
30克,炒白术
30克,怀山药
30克,当归
30克,桂枝
6克,大青叶
30克,牛蒡子
10克,制胆星
6克,制半夏
10克,全蝎
1克,娱蛤l克,僵蚕暺
10克,水蛭
3克,虫
3 克,广地龙
10克,蜂房
3克,白芷
10克,粉甘草
30克,制马钱子
0.3克。
[制用法] 每日1剂,水煎3次分3次服。3周为1个疗程。后期可配丸服。
[功 效] 强肌通络,熄风化痰。
[验 证] 郑x ,男,39岁,干部。两个月前某日晨起洗漱时,突觉右侧:脸部麻木,口角下垂,面部斜向左侧。经服药、针灸治疗不见好转,进食时右侧齿颊间隙常滞留残渣,口水频流而来就诊。
检查口眼向左侧歪斜,前额皱纹消失,右眼裂变大,鼻唇沟平坦。诱其发笑,口眼歪斜尤为明显,鼓腮吹气,右侧口角漏气,脉弱,苔少舌红,血压12.0/8.00kPa ( 90/60mmHg )。
诊为面神经麻痹。证属气虚风袭,痰癖阻络。拟用强肌熄风汤:
【处方】炙黄芪、炒白术、怀山药、当归、大青叶、粉甘草各30克,川桂枝、制胆星各6克,牛芬子、制半夏、似蚕、广地龙,白芷各10克,水蛭、蜂房、庶(下面加个虫字)虫各3克,蜈蚣(研末分3次冲服)。
上方服10剂后,病侧面肌瘫痪好转。再服10剂,口眼及面部基本正常,唯发笑时仍有轻微歪斜。续以原方配丸剂内服以善后。1年后随访,诸症悉除,未留遗患。
[备 注] 治疗本病,余认为当以补为主,以攻为辅,补以益气养血,意在强肌,攻以通络祛风,要在舒筋。但止痉药应当慎用,向以白附子、防风之类治疗本病,然此二药止痉作用强,故余以桂枝温经通阳代之防风,牛劳子祛风解毒消肿代之白附子。从吹冷风而发病,桂枝温经通阳不可少,从病理见有面神经水肿,牛蒡子等可消肿、解毒、燥湿化疾之品亦不可少,方中用了其它消肿解毒、化痰通癣药,也正是围烧此病机;至于外敷药,余以为仅能作为辅助治疗之用,而且较为烦琐,若方便,可选其一辅以用之,不便则弃而不用。但汤方依然为本病的主用疗法,故本病患者,全凭汤剂坚持守方服药,终获满意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