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方词典网 精品偏方整理分享
友情提示:本站所有偏方,来自网友分享,未经验证!仅供学习参考!如有问题 , 请先咨询专业医生.
异位性皮炎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,发病与遗传和变态反应有关。常见的过敏原有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感染以及昆虫叮咬也可诱发;精神因素、气候变化、寒冷刺激及出汗等易使本病加重。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,禀性不耐,湿热蕴结于肌肤所致;或久病耗血,以致营血不足,血虚风燥,肌肤失养而形成。皮疹为红斑、丘疹或苔藓样丘疹,微有渗液。也可呈斑片而伴有鳞屑及色素沉着,多为局限性,瘙痒剧烈,抓后渗液,扩展为大面积弥漫性苔藓样变。好发于肘、腘窝、颈前、颈侧部,以及面部、眼周围、手背等处。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养血祛风止痒的方法予以治疗,获得了良好的疗效。
药物组成:白花蛇舌草、土茯苓、珍珠母(先煎)、牡蛎(先煎)、蒲公英各30克,丹参、鸡血藤各15克,苦参、制首乌、当归各10克,生甘草5克。大便稀溏者,加焦白术10克,白扁豆12克,去白花蛇舌草、蒲公英;头晕、腰膝酸软、体质虚弱者,加菟丝子(包煎)、肉苁蓉各12克,淫羊藿15克。
服用方法:水煎3次,合并药液,分为早、中、晚饮服。
下一篇:日光性皮炎分两型论治 下一篇 【方向键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异位性皮炎内服外治方 上一篇 【方向键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